#熱搜關鍵字
搜尋關鍵字:泉源之聲

【泉源之聲專欄】蒙福從「尊主為大」開始

在教會聽過許多美好的故事,也感謝如雲彩般的見證人,在信仰道路上的鼓勵和勸勉,加添我信心與勇氣,使我也能經歷神在聖經中所啟示的,那真實的話語和應許!   我是第一代基督徒,在碩一的時候聽到福音,決志信主並於半年後受洗,那時已經有位交往三年的男朋友,在信主前,我們不太吵架,相處氣氛也融洽,反而是信主後,他覺得限制很多,講到信仰,就覺得我變得很怪,何必這麼多堅持,於是我們之間的拉扯也多了起來,如此過了一年多,有天我跟他說:「牧師說:『信與不信的,不能同負一軛』,如果不能同一個信仰,我們還是分手好了!」   帶著這晴天霹靂的消息,他默默地回去問他的父母:「能不能試著接觸基督教?」,沒想到長輩點頭如搗蒜(因為他們很想趕快把我娶進門),於是男朋友就開始參加查經班,上婚前輔導課,然而理性思維,加上科學分析的訓練,讓他很難相信有一位神,直到神的話語親自打開他的心,就是「本於信以至於信」,讓他決定用一顆單純相信的心去邀請耶穌進到心中,並且得以越來越信.最後他就在各方親朋好友的見證下,在結婚典禮上,先受洗再舉行婚禮。   其實在那場結婚典禮上,福音的種子已悄悄地埋進另一個人心中,對神的渴慕萌芽了,那人就是我的公公,雖因個人的軟弱,遲遲不敢受洗,但感謝神的憐憫和體恤,十年後終於如願在南聖受洗。   第一代基督徒常遇到的典型爭戰,其中最讓我糾結的,算是「家族旅遊」了。我的父親有五個孩子(筆者排行老四),現在都已各自成家,雖然全居住在台南,卻少有機會碰面,幾年前大家決定應該每年舉辦一次家庭旅遊,好凝聚家人情感,出遊的地點或行程安排是令人期待又開心的,但出遊時間就難決定了。當大家票選要週六週日出遊時,只有我們一家不行,原因是為了要守主日,這時,平時對基督信仰友善的家人率先發聲:「和上帝請假一次沒關係啦!」、「上帝應該也喜歡你和家人在一起啊!」、「不需要把氣氛搞得這麼僵吧!」,而我的回應是:「如果大家最終決定還是週六週日出遊,那麼我們家主日結束後,無論你們在哪裡,只要來得及,我們都會趕過去和大家會合。」   不妥協的結果,家人們也尊重我們想敬拜神的心志,最後其他五個家庭,大人小孩全部週一請假,家庭旅遊的日期慣例選在週日下午和週一了,後來家人們也覺得這樣的時間出遊甚好,平日選擇多,不用人擠人又有實惠的價格,也是神所賜意料之外的美好囉!   因著教會,家人間的感情更好了,我的父親現在每週二來教會查經,結束後還有父女倆的午餐約會;我的母親因有朋友的陪伴,目前在另一間教會穩定地參加小組,查經和主日,感謝主的恩典,讓我的家人一同有機會聽聞福音。   記得有一次禱告會結束之後經過牧師的身邊,牧師很隨口地說:「俐瑀,要一起受苦喔!」,我的內心很感動,深知若不是因為牧者愛弟兄姊妹的心腸,是說不出這句話的,於是我向耶穌禱告:「事奉?的道路有苦要受,我願意!」,很奇妙地,當甘心樂意時,以前覺得辛苦的,現在竟不覺得辛苦,反而輕省了起來。所以,也要鼓勵「作基督徒的你」,也許會有孤單的時候;也許你是家族中或職場上少數份子;也許別人以你為怪、對你不屑、常常心事無人知,但要鼓勵你,不要討人的喜歡,總要討神的喜歡,以得著耶穌基督為至寶,順服神意味著要爭戰,沒有人能攔阻那想要順服神的心志,一定會有美麗的故事發生,喜樂、輕省、優質、尊榮,加上得勝的果子,會看見的!加油!   (文章授權/泉源之聲-台南聖教會)  作者/黃俐瑀姐妹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泉源之聲專欄】先求神的國和義

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這段經文對我來說充滿了經歷神信實的紀錄。   第一次深深體驗這段經文,是在我大二時的新居感恩禮拜,父親數算著上帝的恩典供應,是無法用人的計算機所計算。從小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小康家庭,因為覺得沒有缺乏過,然而父親述說著他和母親微薄的薪水,從他們結婚到養育我們長大,雙方家族、教會、同事、鄰居等都在看他們怎麼把四個小孩養大,而父親始終知道將家庭交給主,他要一直事奉,上帝會透過他的服事祝福這個家,一路走來總有夠用的恩典,神從來沒有誤事。聽著這見證,我感動地流淚,因為知道這一路的辛苦,然而神做成的神蹟讓人驚嘆祂的奇妙。   第二次是在我大學階段,在讀大學前,我將想要的大學生活:學習、興趣、感情、事奉、生活、遊玩等逐項條列、禱告交給神,求神保守,願照神的喜悅成就祂在我身上的計畫。神果然保守我在這充滿誘惑挑戰的大學生活裡,持守主日、團契、教會生活,不隨波逐流過夜生活,不夜遊、不作弊、不盲從談戀愛…等,上帝果然照時間成就計畫,我沒有因此失去朋友、失去工作機會。上帝祝福了我的學業、裝備機會、人際關係,記得班上在討論畢業旅行的日期時,是同學先舉手說:不可以用到星期天,這樣恩容就不能跟我們去了!當我表達我可能也沒錢去時,同學和老師還說要幫我出。許多的豐富不是用自己的籌算方法去得著,而是以神的喜悅為第一順位、第一優先考慮,神自然將我們所需用的一切加給我們。   第三次是在我結婚半年後預備懷孕時,當我正盤算著:我若這時候懷孕就可以不用跳歌劇的舞了(那時候負責編舞獨舞是好大的壓力),上帝立馬對我說話:怎麼可以用我要給你的產業來逃避事奉?!當下我哭了向上帝認罪:「是的,生命是祝福,我要先求神的國和義,從此我絕對不會用懷孕當藉口來推託服事。」當時心中也有個意念:聖誕節過後上帝就會賜給我孩子。果然,孩子向昀照時出現,甚至在整個孕期身體沒有任何不適、心情也穩定開心,到生產前一天都還在帶動唱,我知道這是上帝給的特別恩典,讓我有健康的身體得以如常服事。後來多年後經過三次流產,更深體會向昀是上帝特別給的奇蹟。   當我們願意先求神的國和義,願意將神放在第一位,並順服祂的心意照著去遵行時,我們絕對會領受神是信實的神,必會照祂所說的成就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事,而祂所賜的福更是不加上憂慮的,一起來經歷神的奇妙作為!   (文章授權/泉源之聲-台南聖教會)作者/郭恩容牧師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泉源之聲專欄】基督徒可以喝酒嗎?

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從世俗與基督的不同角度來討論,我們可以這樣說: 上帝的律法層級是高於世界上律法的層級的。經文這樣說: 「你們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說:『不可殺人』;又說:『凡殺人的難免受審判。』只是我告訴你們,凡向弟兄動怒的,難免受審斷;凡罵弟兄是拉加的,難免公會的審斷;凡罵弟兄是魔利的,難免地獄的火。」可見在耶穌的眼中,【罪】並不只在乎做出來的行為,也包含了這個人的所思所想,他的【心思意念】。   所以,當一個國家的法律已經規定未成年不可飲酒,基督徒所服從的律法豈不更高階層?當一個基督徒問可不可以喝酒的時候,他不是不知道聖經是怎樣教導基督徒的,他只是【不確定】,因為有人說不可以喝酒,有人說可以喝酒。但究竟聖經是怎麼說的呢?通常講到喝酒,我們都會提到以弗所書5:18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蕩;乃要被聖靈充滿。聖經的原則是:不要醉酒。   為什麼不要醉酒?因為酒使人放蕩。酒能使人放蕩這點大概所有人都不會否認,畢竟社會上有太多因為醉酒造成的犯罪事件。好,那可以在合理的、不會超過、喝得爛醉的情況下喝酒嗎?這個就很因人而異,因為每個人的酒量都不同,聖經該如何針對每個人訂出統一的標準?這是不可能的。因此上帝給我們的答案是:不要醉酒。無奈的是,聖靈的果子當中,節制是我們很缺乏的,不管是少年人還是成年人,也許法律規定未成年不可飲酒的原因是因為青少年的自制力不夠,但我們非常明白更多的成年人是活在酗酒當中。因此聖經沒有以年紀來規定我們可不可以喝酒。那究竟該如何做?   很簡單,上帝很了解我們的軟弱,但我們要知道,我們自己更知道自己的弱點在哪裡。在情慾上犯罪的人不是不知道自己有這個軟弱,而是明知道自己有這個軟弱可是卻又不去防範,或者容讓自己墜入試探裡面。所以聖經給我們的教導是提後2:22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慾,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你知道自己勝不過,或者有可能勝不過,你就要逃,不是想著減肥卻走入麥當勞,而是讓自己連犯罪的可能性都沒有。   因此,對於基督徒可不可以喝酒,答案是:不要醉酒,因為酒能使人放蕩。不要太相信自己的自制能力,也不要對自己的軟弱視而不見。聖經給我們很清楚的指標,不要醉酒,乃要被聖靈充滿。追求屬靈的事情能使我們生命有最大的滿足,酒精能使我們暫時忘卻煩惱,卻不能解決生命的問題。   (文章授權/泉源之聲-台南聖教會)  作者  王誠正傳道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泉源之聲專欄】我該做的不是更多,而是把主權交出去

今天最開心的事…… 接到樂的時候他說的第一句話:「媽媽!我交到新朋友了耶!」 然後不斷地敘述他們聊了什麼、開了什麼玩笑、一整個人還在興奮當中,笑個不停...。 在整個車上不斷地分享、回到家不斷地敘述,然後,走路的腳步似乎是在跳舞....。 我其實沒有在等待什麼,我想看到的,就是這麼快樂的孩子...。   為了這樣單純的願望,我們繞來繞去,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淚,也不知道吞了多少委屈、發了多少脾氣、責備了多少自己…… 希望你的新生活,就如你今天這麼快樂、充滿希望、充滿力量。 他笑起來這麼的可愛,我都快忘了……   晚上,兩個孩子不知道想起什麼,突然說要先做功課! 一個自己把數學自修已經寫到第三單元,一個開始寫還沒教的國語習作,兩個人超級認真,叫他們去睡都不願意,一直說:「再等我一下」、「再等我一下……」 雖然最後媽媽我還是發了脾氣,因為睡眠比做這些重要,妹妹也已經很累了。 但是媽媽我看到孩子的主動,心裡好欣慰、並默默的祈禱:「神啊,請?幫助我不要把他們抓得太緊,學習把他們交在?手上,讓他們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就如今天開始這麼喜樂一樣……。」 我以後盡量不碎碎念,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緒盡量不暴怒,讓他們自己管理自己,只有需要的時候再伸手幫助。    我告訴自己,我要學習讓孩子去失敗。  我告訴自己,我不能害怕看他們跌倒。  我告訴自己,我要學習欣賞他們的獨特特質。  我只希望神賜我智慧,如何當一個有智慧的媽媽,如何當一個勇敢的媽媽。   這些年來,我真的覺得:沒錯,我承認做了很多、也很累。但那是因為我把神的主導權搶過來手上,也是因為我一直尋求人的幫助、信不過神的幫助。 我終於明白了。 我該做的並不是更多,而是要把主權交出去、交給神。   在教會夏令營的時候,看著他們的開幕典禮,我心想:我真的好羨慕一些父母,他們的孩子去到哪裡都被讚美,不用父母擔心,我的孩子能有這樣的一天嗎?他們是神所喜悅的孩子嗎? 當朋友的孩子被讚美的時候,朋友指著天空說:「不是我、是祂做的。」 那單純的舉動、真的令我感動。   反過來看看自己,孩子做不好、被批評時,就責備自己,嫌自己做得不夠好、不夠多;孩子做得好、被讚美時,就好像自己的功勞、也沒有把榮耀歸給神。 一切好的、不好的,都自己獨吞,難怪這麼累,這麼容易自誇。   「神,我錯了……」   心裡想著這些事情,看著開幕典禮,突然心裡有一個意念對我說:「妳已經自己掌權太久了,現在開始妳要把它交給我,妳就放心看著我要開始做的美好的事,從現在開始我要親自來帶(領)他了。」 我才發現,原來是我握得太緊了。 所以我答應神:「我把主權交給?,我要享受期待?美好的旨意!」   孩子們,新學習開始了。爸爸跟媽媽盡力給你們一個新的開始,希望你們能好好珍惜、柔和謙卑,但要勇敢不退縮得邁向神的方向,我們一起走向那方向,好嗎?   「神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沒有見過,耳朵沒有聽過,人心也沒有想過的。」(哥林多前書2:9) 因此、如果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的已經過去,看哪,新的已經來臨。   (文章授權/泉源之聲-台南聖教會)  作者 林韻綺姐妹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泉源之聲專欄】幸福哪裡找?

中文裡面有一個名詞叫做 「幸福」,英文翻譯有 happiness、bliss、blessing、felicity,大部分時候幸福的翻譯是 happiness。美國最有權威性的字典出版社所出版的韋氏字典對幸福的定義是:健康與滿足的狀態。你對幸福的定義是什麼呢?今天你的幸福指數是多少呢?有什麼人事物讓你感覺到幸福?   社會有各式各樣的幸福觀。關於幸福是什麼,每個人都有不同層次的主觀經驗和解釋。許多人和哲學家們所提出的看法並不一樣。不同的人可能從一樣的東西或是不同的東西得到幸福感,同一個人也經常把不同的東西當作幸福。在生病的時候,他把健康當作幸福;在貧窮的時候,他把財富當作幸福;在孤單的時候,他把友誼當作幸福。   這個世代的人在追求幸福,不,應該說,是每個時代、全世界的人都在追求幸福。哈佛的幸福課程受到許多學生的歡迎。英文有一個字 Eudemonism,幸福論。不同哲學家對於幸福有不盡相同的主張,為幸福下了不同的註解。希臘哲學家認為幸福是人類生活的客觀內容,主要體現為道德的實踐;中國成語說的「五福臨門」描述五種中國人認為的福氣: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現在的台灣流行從日本來的用語“小確幸”,是微小而確實的幸福,是稍縱即逝的美好。   人所追求的幸福,是靠著機遇的巧合、自我的實現、追求擁有中得到滿足,而且永恆長久是幸福完美的境界。大多數人都會認同,幸福就是心想事成,順心如意,要什麼有什麼,沒有稱心如意,就不會有幸福的感覺。這是你的人生觀嗎?你的人生幸福指數是看生活現況的發展來決定數值嗎?   我們的眼目在這個動盪的世界一定找不到所有的答案。在世界的變化裡、人生的無常中,人類無法靠自身的力量取得真正永恆的幸福。在聖經中,我們了解神創造世界,預備了一切美好與人類分享,神自己就是美好,神所賜的盡都美好,祂就是幸福的本身、幸福的創造者、幸福的供應源頭。人的本能要追求幸福,感受到健康與滿足的狀態,但卻總在可見的人事物上汲汲營營。然而,幸福的源頭是神自己。唯有神能知道人一切的需要、滿足人的一切需要,唯有神能帶領人進入健康與滿足的狀態。如此這般生命的美好,就在耶穌基督裡面實現。   我要鼓勵你,不管你現在正在面對什麼樣的狀況,不管你的家庭背景如何,不管你犯過什麼錯,在耶穌基督裡面,你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去,都是新的。而且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無論是什麼事情,神都能使危機變轉機,為要彰顯祂的榮耀與大能,唯有祂能做人所不能的!幸福不是達到目標的終點時才找得到,而是在過程中一步步與神同行,享受神同在的滿足與美好。   (文章授權/泉源之聲-台南聖教會)  作者/潘鳳珠傳道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泉源之聲專欄】基督信仰在網路時代中的出路

正當全球進入網路時代,且因應而生的科技蓬勃發展的時刻,網路幾乎已經成為每一個人的必需品,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佔據了相當大的比例,甚至到沒有不行的地步。我們不能夠否認,網路的確為這個世界帶來了許多的美好與便利;但是,卻也不能夠忽視網路所帶來的許多混亂,而這個混亂進一步造成了基督信仰不管是在教會或是我們個人的生命當中帶來不好的影響。因此,既然身為網路時代的一分子,我們需要開始正視來自於網路世界的挑戰,進而可以站立在世代當中,如同明光照耀,被這個世界所看見,也更進一步的看見基督信仰背後那位真實永在的神。   綜觀網路的發展,其實對於這個世界來說,網路其實不是什麼新發明,只是早期因著諸多的限制,所以使用者相對來說較少;但是隨著智慧型行動裝置以及行動網路的普及化及平民化,導致在很短的期間之內,網路世界當中湧入了大量的移民人潮,進而擾亂了原有的秩序,帶來諸多問題。追根究柢,其實這些問題也早已存在我們的生活四周,源自於人性軟弱的罪惡面,透過網路而被放大出來。我們所生存的網路世界有幾個重點的問題:   1.綜觀全球網路與相關的規範仍舊尚未完善。 2.即使產生規範,但是這個規範應該如何取得平衡,由誰來制定並且執行?網路自由又應該如何定義? 3.因著沒有規範,加上網路的六大特性(匿名性、公開性、免責性、即時性、互動性、集體性),導致網路上有大量虛實難辨的用戶,就光明正大地躲在一個個的數位帳號背後。 4.網路上面有大量的「假」;假影片、假照片、假訊息、假網紅…等。 5.網路帶來了改變,生活更加便利,但是人的生活品質似乎沒有得到改善。 6.因著有利可圖,就會帶來很多可怕的影響。不論是金錢、政治、權力等,都會使中性的工具產生不好的影響力。 7.因著網路的發展,讓傳統媒體失守了價值底線。媒體追求的不在是公正、公義、中立的報導,而是在意新聞的點擊率、分享次數以及觸及範圍。   因此,面對這一個網路時代的大環境,教會需要作出回應,教會不一定會實際操作網路時代當中的每一個新科技,但是教會需要認知到時代的趨勢,知道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除此之外,教會應該保有教會的功能,讓許多在教會當中的美好,例如肢體相處的關係、團契的生活、主日的聚集等,不被科技所取而代之。以此為前提之下,對內,教會需要檢視自己是否是否有善用網路來堅固弟兄姊妹的信心、減輕教會許多行政工作的消耗;對外,教會是否善用網路使基督文化得以有效傳播,成為使未信者聽見福音的管道。但是最重要的是,無論如何都不可忘記建立健康教會的初衷,是教會任何事工的準則。   除了教會有所回應之外,每一個基督徒的個人,我們也需要重新來檢視我們的生活品質: 1.不要讓科技取代人與人之間直接面對面的相處。打電話、寫卡片、見面吃飯,這看似老派的作風,才是人與人直接最真實、最溫暖的互動。 2.不要躲在一個數位帳號的背後做著神所不喜悅的事情,在現實生活當中不敢做的事情、不敢說的話,就也不要帶到網路世界。 3.不要讓網路所帶來的任何便利,取代了神在我們生命中的地位,基督徒的滿足感應該完全來自於神,而不是網路上的言論、數據。並且給予神更多的空間以及時間,祂才應該是我們生命的全部。 4.不要被網路中潛伏、遍地遊行的黑暗勢力所吞吃,不該看的東西不要看,不該點擊的連結不要亂點,不要被人性的貪婪驅使做出討神喜悅的決定。 5.不要讓科技佔據了我們生命的全部,因為我們的神是豐富、是有創意的神。適時地放下手機、離開網路,走入現實的生活當中。 6.最後,不要忘記,生命的答案在我們所屬的教會、在牧區小組的生活當中,不是在網路上面其他鄉民的看法、回應,更不是在網路上其他教會、或是來路不明的文字、影像當中。與其上網找答案,倒不如來到教會尋找真正永恆的答案。 7.關於更多基督徒面對社群的挑戰,可參考由建置全球最大聖經APP《YouVersion》的LifeChurch,其教會主任牧師Craig Groeschel於《社群癮:如何在這個愛自拍的世界中跟隨耶穌》一書當中所提及的事情,幫助我們開始調整我們的網路生活。   科技正在突飛猛進、迅速發展,若是我們只想著追上時代的發展,那麼基督信仰就會迷失在這科技的洪流當中,教會需要看見世界一切背後真正不改變的本質,也就是神的本身,唯有神才是基督信仰在網路時代中的唯一出路。唯有健康的教會、擁有正確的教會觀,在以神為獨一真神、以基督為獨一拯救,在聖靈的工作之下,才是基督信仰的不二出路。各式因應時代的新生的事工終究只是手段、是過程,最終都要把人帶進教會、認識真神,最終得到真正的盼望。在末後的時代當中,健康的教會不需要流於世界的方法,而是在潮流當中獨樹一格卻又不脫俗,自然而然便會聳立於世界之中如同明光照耀,必且保有愛的溫度及本質,並永恆生命的答案。   (文章授權/泉源之聲-台南聖教會)  作者/陳家彬傳道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