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沒有一個孩子應該被學校放棄。每一個孩子都需要被接住。教育的目的,不只是讓孩子學會某些技能,更重要的是幫助他了解自己是誰,並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
世界教師節的前夕,遇見了一位非典型的教師施亭亦。從考古學系畢業生到實驗教育機構的英語教師,上帝帶領她走一段特別的教育之路。這段歷程,從滿心喜樂的「青草地、溪水旁」,走到成為需要「流淚撒種」的「流淚谷」,當中充滿「流淚撒種」的挑戰、也有「歡呼收割」的盼望。
如同聖誕卡片中的童話世界「日本合掌村」,一直是熱門景點之一,每到冬天,一年僅開放六次,且,要透過抽籤與事前預約才能參加的點燈活動,更是旅客們爭相前往想一睹夢幻美景的重頭戲!合一人文藝術中心從7月21到8月2日,將透過攝影展與VR實境,帶民眾前進合掌村,一窺上帝創造之美!
如何有效學好英文?成功的關鍵之一,就是打造沉浸式的學習環境,可在日常生活中用英文與人溝通,就算一開始講得不好、講錯都沒關係,願意嘗試和練習,就能讓語言程度越來越好。因此,以美國學校課程為規劃、精心聘請相關專業師資的「TAIS南投縣復臨國際實驗教育機構」,在這個暑假為青少年與小朋友們分別規劃了「國高中
歡慶聖誕節可以過得盛大、熱鬧非凡,也能用愛出發、做在最小的身上,舉辦小規模的溫馨聚會,讓屬神的每個族群都能領受愛與祝福!為此,六寶教會為教會內的聽障朋友準備了一場專屬於他們的聖誕茶會,聽人與聽障者聚在一起,透過手語,再加部份的肢體語言,聚會仍是歡樂滿滿、笑聲不斷。
在大環境變動下,學校教課書紛紛出現了「多元」內容,海外校園更是出現「多元」公廁、「多元」繪本,「多元」教學老師。相信許多家長心中必定開始疑問,難道我的孩子只能「被動接受」學校所給予的一切嗎?其實家長是有選擇的,就是拿回「家長教育孩子的權利」!以自學決定對孩子的教育,並讓孩子有學習基督教價值觀的機會。
每年7、8月,是許多人脫離學生身分,尋求就業機會的時候,根據今(2023)年6月,《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公布的網路聲量排行報告顯示,除了薪水,關於職涯發展的「要讀研究所還是直接就業」、「大環境不好,畢業即失業」,最受網友熱烈討論。如何規劃職涯最合適?教會推動職人工作坊、生涯定向的熊榮益牧
112學年大學申請入學已於14日放榜,數萬名高三畢業生,紛紛確定了下一階段人生方向。長年來,對於好成績、好學校的關注,讓「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句長遠流傳的俗諺,成為華人社會根深柢固的價值觀,致使多數人認為「成功、獲取好地位、好名聲」的方法,惟認真念書,取得好成績、考上好學校,始可達成。然而,真
劉遠昭曾任職全球知名的ATT貝爾實驗室,之後轉戰香港應用科學院,在頭角崢嶸的高度競爭環境下,經歷過不算短的摸索期;看似順遂的職場高峰,因驕傲而跌倒,中年遭資遣而失業。但神讓他重新站立,繼續於職場榮耀神,帶領更多年輕人,在大小競標戰役中,拿到創新科技基金,爾後又創業,在兩岸三地成立分公司。因工作轉換,
「沒有完美的學校,沒有完美的老師、完美的學生,但是,我們有完美的上帝!」今(6/25)「但以理基督書院」舉辦第一屆畢業典禮,這間實驗小學由高雄武昌教會成立,4年來見證第一批初熟的果子結出!有別於一般學校,這天畢業典禮中,從稚嫩的學生到家長、老師,大家的口裡都充滿了對天父的感恩。「我很感動」武昌教會主
「當老師自由了,學生才有可能自由!」校長李丕寧分享,老師在神的愛中得著自由,從小時候的經驗中被釋放,活出更接近神創造的自己,是在靈裡的自由,創造出天國文化的環境。濯亞國際學院以基督信仰為根基,採用情境式的教育,培養出「帶著走」的能力,並如同雕塑陶土般,找出每個孩子的獨特性。校長、師生、家長同心建造大家庭,彼此接納,濯亞盼培養孩子成為未來在各領域上,成為見證,成為傳揚福音的人!
午後的公園,常看到長者身邊有異國臉孔的陪伴者,過去被稱為「外勞」,近年來被喚作「移工」;他們有時像是一群面孔模糊的群體,即使全台灣有近69萬外籍看護,外籍工作者的需要與權利卻時常被漠視。如今,福氣教會透過共生計畫,嘗試撕去「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標籤,認為雙方休戚與共,是相伴相生的「共生關係」,也是和長者生活最親近的「親親」。
25歲那年,父親驟然離世,徐文遠看著棺木,望著天哭訴。識主後毅然決然捨棄「電子工程師」,從年領12人信主,擴增至800人受洗歸入主名!花費七年走遍世界各地舉辦佈道會,見證無數神蹟奇事發生。從「傳道」到「全球華人佈道家」,至「神學教育工作者」,每階段的順服和跟隨,都是一場場自我解構與破碎,如今他感恩地見證:「我雖不富有,但在世上所需,並無缺乏,上帝全然供應。」
「史上最長停課」的日子,反成教會「得人如魚」的極佳Timing(時機)!三級警戒,將人們從教堂驅散,當許多教會都在問,人不見了,該怎麼辦?就在這段逆勢期間,新生命小組教會的「兒童教會人數」卻不減反增—短短幾週內激增,直到現在,一週有超過1千個家庭、近2,500名0~10歲的孩子,在此線上聚會和學習;上課家庭涵括全台22城市,甚至吸引到亞洲多國,以及遠自美、非、歐洲和紐澳的親子,跨國界地加入共學行列。
3C氾濫的時代,許多孩子和手機黏在一起,造成注意力不集中、情緒容易失控,也無法好好閱讀的現象。為什麼會這樣?父母該怎麼辦?周曉蕾師母帶領家長們了解箇中原因,並說:「好消息是,大腦也有可塑性,透過活化,人可以被改變!」
自去年(2020)疫情爆發,全世界都「不得不」面對「在家學習」的轉變,線上教學平台快速興起,如今不只是趨勢,更成為主流。歐美國家施行一年多來,已累積許多正、反面的經驗,身在台灣的我們能如何「趨吉避凶」,師他人之長、降低失敗率?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