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關鍵字
搜尋關鍵字:心理學

【花輪・牧思專欄】被看見的渴望

一同生活與工作的夥伴,早安:   上星期,有位大一的同學與我談話。   若你相信心理學家阿德勒「排行理論」的話,那他就是一個典型的老二:活在姊姊的陰影下,在以姊姊為目標的路徑中倍感壓力,而當小自己四歲的弟弟出生之後,父母的眼光瞬間從姐姐轉移到弟弟,他因此也選擇消失了自己。   直到國中,他一直很希望被父母垂顧的心願終於實現了,但此刻他卻流著眼淚說:「那不過是因為優秀的姐姐成績開始一落千丈,所以失望的父母才開始把希望的眼身寄託於我。」他傷心而哽咽地說出了一句話:「我好希望能被父母看到!」   「被看到」是一個多麼基本而又巨大的渴望啊!?   人們總想被自己在意或重視的人看見,而不知不覺變成了他們想要看見的樣子;也習慣於看見自己喜歡或在意的人,而忽略無視了那些自己不欣賞或不同的人,甚至覺得如盲刺在背,除之後快。   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存在感,是在看見與被看見的關係中形塑建構,因此這就不難理解,那位學生想要「被父母看見」,是個多麼的重要的渴望及任務,否則如他所說,自己在家庭中隱形了。   但他期待的是被父母獨一無二的看見,而不是姐姐的替代品,所以傷心地哭了。   多麼不容易啊!要給出那種恆久的、專一的、無條件的、不改變的凝視,而且帶著接納與愛的眼神。「父母」可能是人間難得能如此的人,但往往願意卻不容易,而孤單就成為許多人共同的生命經驗。   所幸,在這個變動又相對的世界中,天父早已許諾了我們一種無可被取代的關注。《聖經》中說:「你們看天空的飛鳥,牠們既不種,也不收,又不積蓄在榖倉裡,天父尚且養活牠們。你們不比牠們更貴重麼? 」   新的一週,你已被天父認識、看見、顧念,可以在人海中穩步前行。   花輪牧師 敬上   (文章授權/花輪牧師)   面對大環境的挑戰,您的行動可以支持今日報堅定走下去! 點我奉獻 每日新聞不漏接 立刻加入今日報Telegram頻道!  Telegram下載+中文化教學》 精選要聞》 5個徵兆,看出你的靈命開始乾枯… 如何恢復呢? 夫妻關係越來越冷淡? 王翠如牧師:小心這3個破壞婚姻的殺手 她為「受洗」拼命找見證覺得落空 神安慰:我已經給妳了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台灣真愛家庭專欄】老了也要幸福

三記變化球 「老了也要幸福!」這是日本熟齡婚介業極為紅火的廣告詞。人類的平均壽命一直在延長,喪偶或失婚的熟齡人士,追尋「第二春」的現象也日益普遍。   59歲的莎莉(化名)經過教會的朋友介紹,認識了61歲的哈利(化名)。兩人相見聊天愉快,但是沒有特別的火花。於是以普通朋友開始來往,偶爾短信問候,互傳一點有意義或者特別有趣的訊息。   一年之後比較了解對方,彼此開始來電,這才正式交往。經過兩年磨合、適應,逐漸進入論及婚嫁階段。   莎莉和哈利都是高EQ的熟男熟女,兩人不但交往非常的謹慎,面對過去的包袱,諸如健康狀況、各自的財富、成年子女、前夫前妻、年邁父母等等,也都能冷靜商量、理智面對。愛情的滋潤,固然是任何年齡層男女都可能有的嚮往,但熟齡人士欲建立幸福的婚姻關係,確實必須克服諸多特殊的難關。   正如加州州立大學心理學家凱南茜(Nancy Kalish)博士所指出,中年再婚必定面臨財務、子女和性方面的挑戰。我們稱之為「三記變化球」。   先說財務。如果雙方都沒錢還比較容易處理;如果雙方都有錢,也可以簽婚前協議書,自己的財產給自己的子女;如果一方比另一方有錢,那又得另外商量了。如何公平處理又不傷和氣,是件相當敏感的事情。   適時出手 再說子女。面對成年子女更是要小心翼翼處理。一開始如果關係不好,日後就造成大麻煩。成年兒女難免會有一些預設的想法和立場,例如尚無法接受親生父母的離異或者去世,所以很難在短時間內接納新爸爸或新媽媽。有些會認為你是來取代他們的媽媽或爸爸,更嚴重的,會覺得你是來搶他們的遺產。   基於這些原因,非常可能還沒認識繼父或繼母,就已經有敵意。所以剛開始,要慢慢釋出善意,讓他們了解你不是來取代任何人,或者奪走他們的爸爸或媽媽,或者來搶錢,而是想要替他們照顧陪伴父親或母親。   另外,有些父母再婚後,會搬去另一半所居住的遠離家人的城市,使成年子女覺得被拋棄。尤其有孫輩的祖父母,搬開後見面或幫忙照顧的機會大大減少。誠可謂「一個變動,牽扯三代」。   當莎莉和哈利開始認真交往時,哈利就急著要介紹莎莉給3個孩子。兒子大而化之,不像女兒那麼敏感,很快就同意見面。兩個女兒卻推三阻四的,哈利不太高興。   莎莉勸他不用急,因為她們都還沒有認識莎莉,不可能不喜歡她。她們不想跟莎莉那麼快見面,可能是在感情上一時還沒準備好,覺得如此做是對不起媽媽。於是哈利就不再催逼她們了。   終於,在合適的情況下見了面,相談甚歡,之後大女兒馬上傳簡訊給爸爸,謝謝他給她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還說認識莎莉以後,才了解為甚麼爸爸這麼喜歡與她相處,告訴爸爸她們獻上最深的祝福。不久之後還主動跟爸爸說,如果想結婚,她們都很贊成。   訂婚之後哈利也是急著要莎莉參加男方的家族聚會,因為兄弟姊妹連同配偶(包括前妻)和孩子們,一同慶祝感恩節是他們家的傳統。哈利認為既然已經準備結婚,應該可以介紹莎莉給他的前妻。   莎莉不同意以這樣的方法見面。莎莉建議哈利,先單獨約前妻出來喝咖啡,謝謝她把3個孩子教養得這麼好。然後親口告訴她說找到對象想要結婚,希望能夠得到她的祝福。   前妻很滿意他用這麼慎重的態度親自告知,感覺很受尊重。之後大家第一次見面,前妻主動跟莎莉握手說:「我們終於見面了。」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日後需要見面時,大家相處得很客氣友善。   擊出安打 第三是性生活的挑戰。固然,熟齡夫妻享受親密的方式非必得跟年輕時相同,單單牽手擁抱、相偎相依,也可以帶來極大的滿足。然而,美好的性生活仍然是婚姻圓滿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們華人不習慣公開談這方面的話題,如果夫妻關係缺乏這一塊,而導致一方長期累積不滿時,會引發連鎖反應,衍生一連串問題。   如何取悅對方或者滿足對方的需要?即使身體有限制,還是有很多創意的方法可以取悅對方。有專家坦率教導:「體」只佔10%,「技」也只佔10%,但是「心」卻佔80%,所以愛對方和想要取悅的心是最重要。熟齡夫妻更應該要學會坦誠的溝通,彼此分享感受及需要。   男性也許生理上力不從心,但心理上的需求還是相當強烈;而女性過了更年期,某些部位皮膚變薄變乾,行房事容易引起疼痛或尿道炎等等。這些都可以請教醫師,用潤滑劑或服用荷爾蒙以減緩不適。   婚姻生活原本就充滿了挑戰,熟齡再婚要面對更多複雜的問題。就算生活習慣能磨合,價值觀亦彼此認同,別忘了還有以上三記變化球呢!   若能遵守聖經對愛與委身的教導,智慧地總結前段婚姻的經驗,並提鍊歲月中所積累的人生智慧,謹慎妥善處理複雜的家庭關係,適度調校對未來家庭角色的期望、妥善經營親子關係,就能將變化球一一揮棒擊出,安全上壘,享受熟齡再婚的甜蜜夫妻情及溫馨天倫樂。   (文章授權/台灣真愛家庭協會)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張文亮專欄】憂鬱症的人與基因

同學,那一天我們在捷運站見面,你問我:「我有憂鬱症,吃了十多年的藥。我怕我的遺傳基因裡有憂鬱因子,大學畢業多年,仍不敢結婚。老師的看法如何?」   精神官能症是基因問題嗎?這會遺傳嗎?讓我告訴你,每個心理學家都有一堆理論,大家的交集是搞不清確實的答案。   將自己的問題歸諸於基因,會讓自己一直活在自己有病、有問題的思緒裡。結果,沒有病的都會有病,沒有問題的都會變得有問題。   有些問題,的確與基因有關,不過不是絕對的關係,只是風險。基因是一顆很大的炸彈,許多人喜歡將問題歸諸於這顆炸彈,卻不知道這炸彈,一般的火點不起來。   因為問題不在一個基因,而在一組基因,而且同時都要出問題的機率少。要配合很多複雜的因子,例如污染的環境、免疫力的降低、生活的壓力過大、睡眠的缺乏、情緒性(如政治)的熱衷、過胖、人際關係的疏離、缺乏維他命,不運動等,才會引爆。   我們不要以為自己會一直健康,就沒問題。也不要以為自己一直有病,果然就生病。我們要仰望主,因為上帝應許我們「那受苦之人呼籲的時候,祂就垂聽。」(詩篇二十二:24)   同學,小花為什麼不憂鬱,不是小花有沒有憂鬱的基因? 而是仰望主。   (文章授權/張文亮教授)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台灣真愛家庭專欄】真正地「好好愛自己」

轉個彎,透透氣 有一位女性朋友在把兩個兒子送進大學之後,終於鬆了一口氣。我問她會不會想念兒子?她堅定地搖著頭說:「才不呢!他們最好離我遠遠的,保持距離以測安全!」 我想,這會兒這麼說,等有了孫子就不一樣了,她說:「哦!想都別想!孫子?我碰都不要碰,好不容易擺脫麻煩事兒,我才不再跟自己過不去呢!」她決定「好好愛自己」,忙著跳舞、運動、旅行,做做慈善義工,行行好。 另一位朋友剛結束一段婚姻,先生的婚外情讓她對婚姻失去信心,她不再寄望別人,只想自己一個人輕輕鬆鬆過日子,雖然談到先生還是除不去一股恨意。她決定「好好愛自己」,不要再惹感情那檔子事兒。   療傷止痛是起點 然而,如此這般,真的就是在「好好愛自己」嗎? 失意的人轉換跑道,另闢一片天空,讓自己透透氣,當然是愛自己。只是,夜闌人靜,仰望穹蒼,不免一陣陣傷感與失落。為什麼兒子不能好好跟自己溝通?為什麼家裡永遠有一顆定時炸彈?為什麼先生會愛上別人?自己有哪一點不好?為什麼我必須一個人在這裡作牛作馬? 解不開的「為什麼」在心頭纏繞,它每每在與朋友歡笑聚會過後,偷偷襲上心頭,即使痛下決心不再想也不再碰,夜裡夢中竟難以提防它來報到。 原來它跑到潛意識裡去了,擾得你終究無法安寧。 難怪心理學家要問,究竟是愛哪一個自己?哲學家要問,什麼是愛自己?而輔導專家要你靜下來,把創傷治療好才是真正的愛自己。 每一個人有自己的生理系統,有自己的心理系統,有自己的思想觀念系統,我們由各個系統組成,指揮每一天的行事,與週遭的人互動產生種種反應,當這些反應若與自己的系統衝突,不悅與創傷於焉形成。   疼疼心中小孩 智慧者會把困難當機會,聆聽自己的聲音、檢視自己的系統,看看自己的心理地雷從哪裡來?這是一個神奇的探索之旅,也許你會驚訝地發現,三、四十年前,有一個驚嚇的小女孩,兩眼滿溢著淚水,眼睜睜看著父母的衝突;也許你會發現,你心裡有一個小男孩經常被過度責備,只因為犯了一點小小的錯;也許小時候,父母或師長曾經不公地對待你、甚至冤枉你。 有一位求助者告訴我,她的心裡有一個畫面,那是清晨四點多,小女孩時的她,忽然從睡夢中醒來,看到母親跪在祖母面前,流著眼淚。祖母是家裡的發號施令者,爸爸媽媽都不敢愛他們,家裡只有嚴肅冰冷的氣氛。她努力讀書、力爭上游,雖然事業有成,心裡還是覺得沒有安全感,沒有信心。 疼一疼曾經受傷的「心中小孩」(inner child)吧!那個小小孩沒有長大,住在我們心裡,使我們的個性有了弱點。   感恩惜福度日 我們的腦海裡也輸入了許多值得商榷的觀念,或來自原生文化、或來自原生家庭,或者在長大的過程中,囫圇吞棗接受了一些觀念,我們可以循著心理地雷的指標,找到連接的觀念叢,加以檢視修正。 有一位父親,只要兒子一走進廚房煮飯,他就怒火中燒拒絕用餐,因為他兒子特愛煮飯。作母親的十分為難,她很高興兒子喜歡做飯,廚房是他們情感最親密的地方。為什麼當爹的這麼生氣呢?因為他擔心兒子喜歡煮飯,將來會沒出息。 心理學大師馬斯洛 ( Maslow ) 在研究了歷史上許多偉人的人格特質之後,歸納整理出以下「自我實現者」的畫像:判斷力超乎常人;能接納自己和別人;他們單純而無偽;對人生懷有使命感;他們能享受獨處的喜悅,也能與眾人愉快地相處;他們不依靠別人滿足自己,反而福杯滿溢、能與人分享喜樂;能欣賞簡單的事物;有悲天憫人的心腸;甚至有不少人有「天人合一」的經驗。 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各自帶著造物主所設定的生命密碼翩翩降臨人間,循著宇宙的自然軌道開展生命,藉著與週遭的互動豐富心靈,還有花香鳥語、大地山河作舞台,豈不值得感謝珍惜?   真誠謙卑愛己愛人 愛與創造是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法則,我們對待自己與別人如果也循著自然的法則,這個世界是多麼美好,只是,無可避免的,我們常不經意地傷害自己,也傷害別人。 但,不必難過,許多的傷痕等我們長大成熟,就能給予新的詮釋。就像落葉化作春泥提供新枝養分,每一段生命經歷的困難都提供了開發潛能的機會。 我們確實不完美,然而,正因為不完美,所以有成長的空間。肯定自己的存在、接納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好好聆聽自己內在的聲音、了解自己的種種問題,更靠著活潑又真誠的信仰,對自己曾有的創傷施予愛和治療,成為真正成熟的人,才有可能真正地接納別人。 度過生命的難關,就成了長著翅膀的小天使,知道同樣經歷的人的困境,能給予同理關懷。更重要的是,對每一個生命,特別是我們看不懂的生命,也會真心地尊重。 走向人生的下半場,就是走向內心寧靜的海洋。一趟豐富的人生之旅,使我們更懂得真誠與謙卑,順服在自然的法則裡,接通造物主那終極的力量來源,這就是真正地「好好愛自己」。     (文章授權/台灣真愛家庭協會)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張文亮專欄】給「精神官能症者」與他們的幫助者

同學,給「精神官能症者」與他們的幫助者   「你我在患難之日要求告你」(詩篇八十六:7)   聖經的詩篇,大部份的作者,是心靈憂傷的人。為什麼聖靈會感動心靈憂傷的人,寫出如此優美的詩篇?而且帶給人屬靈的供應,與聖靈的印證。   這提醒我們,人在憂鬱的時候,我們的心靈仍然可以緊緊地依靠主,祂的同在能帶我們經過憂鬱谷。   人是由「身(body)、心(mind)、靈(soul)」,三部份組成。「身」,是人體的組織、器官與代謝。「心」,是人的情感、思想與意志。「靈」,是人的渴慕主、尋求主、相信主的所在,我們是「有靈的活人」(創世記二:7)。   當人憂鬱時,精神醫學上稱「大腦功能不正常」,這是對的,憂鬱是「身體」的問題,因此給藥。臨床心理學稱這是「心的失序」,這也是對的,憂鬱是「心」的問題,因此有心理醫師的諮詢、協談與幫助。但是人得醫治,是「身、心、靈」的同得健壯,不是只有「身」與「心」。   我們要分辨,每個人的精神官能不同,所以: 1.精神官能症沒有「標準醫治法」。 2.每個人得醫治的過程也不同。 3.腦神經醫學,不能解釋一切精神官能症的問題。用藥,不一定有效。 4.心理學,不能解釋所有精神官能症的問題。心理輔導,也不一定有效。 5.近代精神醫學與心理輔導的危機,是想把精神官能症歸於「身」與「心」,忽略人在「靈」的層面。 6.我們有信仰的人,輔導人的危機,是想把精神官能症完全歸諸於「靈」的層面,忽略人在「身」與「心」的層面。   人是上帝造的,人最麻煩的精神官能症問題,是需要回歸到創造他的上帝。如同電腦有問題時,最好是送回原廠維修。這不單是「靈」的層次,也是有身、心的層次。   我們在信仰上幫助精神官能症的人,絕對不是輕易論斷:「你的禱告不夠」、「你的信心不足」、「你的聚會不多」、「你的服事不夠」、「你有罪的懲罰」、「你是邪靈附身」等,這些說法似乎可以迅速定案,卻是使心靈受傷的人,更加憂傷,將有問題的人,推出去,而非一起來到主面前,尋求醫治。   有些助精神官能症的確來自「罪」與「黑暗的勢力」,但是我們在主耶穌的救贖前悔改了,就應該好起來,一罪不二罰。有人悔改之後,或信主之後,仍有助精神官能症的問題,可見不完全是「罪」與「黑暗的勢力」所引起。   許多精神官能症是來自人的憤怒、仇恨、失望、孤獨、不愛運動、社會壓力、個人完美主義、不肯饒恕、飲食不當、生活不規律、吸毒縱酒、玩樂放蕩、父母離棄、病痛、腦血管阻塞血液流通、藥物影響,與過度依賴父母等。   我們都需要主恩典,精神官能症的人是要經歷上帝的醫治。上帝用聖經的一句話,就可以醫治精神官能症的人,但是那一句話,需要上帝的憐恤。   信仰不是反對精神醫學、心理學,不是反對吃藥、接受心理輔導。精神醫學、心理學是工具,我們需要學習工具。只是不要學了工具,反客為主。   成為輔導者,有種深沈的謙卑,因為所學的,幫助人有限;有種敬畏,因為看到生命的奇妙;有種熱情,告訴人到上帝面前,得拯救。   同學,願我們「身、心、靈」都健壯。   (文章授權/張文亮教授)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