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我只是一根小火柴,但上帝用這根火柴燒遍一座山。」新店行道會創會牧師張茂松如此形容烈火特會十九年來的旅程。靈糧全球使徒性網絡主席周神助牧師指出:「我們不是等復興,復興已經來了;我們不是做基督徒,而是做神的兒子。」2025烈火特會後,兩位屬靈父老牧者接受專訪,為台灣教會經營復興指出方向。
在最黑暗的人生幽谷中,天父依然同在;在最迷失的歲月裡,祂的愛從未離棄。從滿身毒品、派對文化的迷失青年,到創作出感動萬人的敬拜詩歌《阿爸這就是祢》的游士德牧師。他用詩歌與生命故事見證:不論人的景況如何、多麼的黑暗,天父的愛,不離棄;同在的愛,不改變。這就是天父。
偶像流行文化盛行,對於大多數海外粉絲來說,與偶像見上一面十分難能可貴,甚至購買專輯、周邊商品成為追星族表達愛意的主要管道,粉絲群包含廣大社會人士、學生族群皆有,一年產生的消費力、影響力不容小覷。舉例而言,K-pop(韓國流行音樂)全球著迷現象,引領許多追星流行文化,包括民眾瘋搶演唱會、蒐購周邊商品⋯
你曾經很渴慕親近神,卻陷入冷淡後退、不斷犯罪的光景嗎?你害怕上帝,正在逃避祂的面嗎?羅伊海爾(Roy RJ Hale)以親身經歷,見證上帝永不後悔、偉大奇妙的愛!從小將生命獻給主、領受成為牧者呼召,後來卻走迷了路,酗酒離家,沉溺性犯罪與色情影片,海爾對此感到無比罪咎,卻一次又一次陷入其中..「最可怕
現任「福將人力工程行」副總經理江源富,待人謙和、處事調度有方,卻有一段不堪回首的獄中歲月。「其實我國中一年級的時候,成績很好,還是班上的模範生呢!」他感慨回憶道。後因父母親感情破裂,經常吵架、鬧離婚,正值青春期的江源富,難以忍受家中失和的氣氛,憤而翹家、輟學,卻因此一步錯、步步錯,淪為「非行少年」(
家人忙於工作無餘力教養,無心讀書、到處玩樂的郭政峰,最終誤入歧途,曾在夜店流連,欠下大筆債務。然,人生低谷中,他和妻子(當時為女友)參加教會福音活動,藉著禱告,經歷一日內3個神奇妙供應,從而走上一條全新人生道路,從迷失浪子變為木工職人!
身為基督徒第四代,林浩平(Yukih Secyang)因家庭變故和禱告許久卻不得神回覆,開始抱怨、與家人關係破裂,甚至離開信仰,轉去敬拜別神,徹底改變人生軌跡,抽菸、吸毒、販毒、混幫派樣樣來...一直到軍旅生活中無數的失眠夜晚,竟開始思想神話語、被光照,他終於找到回「家」的路。
捫心自問信仰歷程中,是否曾有過如同大兒子的心情,心中疑惑:「神不是不偏待人嗎?但為何有些人得到的恩寵大過我呢?」聖經中,自認遵守一切誡命的少年官,向神求問永生,卻無法放下所有跟隨耶穌,反倒是瞎眼的巴底買,一經歷耶穌白白的恩典醫治,就起來跟從主。福音與宗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系統,其一是:「我還可以做什麼
「在冰冷的高牆裡面,能夠穿透這道高牆的,是那個真正的愛、無私的愛,以及犧牲的愛。那個力量是最大也是最穩定的。」服刑11年受刑人。由金獎導演李靖惠歷時十年力作《愛子歸來》,10月22日於法務部矯正署臺北監獄崇善堂舉辦「矯正機關首映會」,當中有180位收容人一起觀影。這部橫跨台美的紀錄片,透過一位「華人
已屆90歲的耄耋之齡,劉素存弟兄自述人生起伏,從空軍軍官之子、曾經商揮霍、被倒債數百萬,二度事業至極其窮乏,一生無數高山低谷...,雖曾是浪子,仍蒙神憐憫保守並尋回、毫髮無恙。他感恩家族從父親信主,傳承屬靈的祝福,因而經歷各樣環境後,更深知「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立比書4:13)」有
美籍宣教士、空中英語雜誌創辦人彭蒙惠(Doris Brougham),教導台灣三代人學習英語,開啟英文世界視野,直到現在仍是台灣學習英文的重要管道之一。其12歲回應呼召、將自己埋在這地的宣教榜樣,更影響無數人,願意回應主愛,為祂而去。如今,她已先「睡了」,在過完98歲大壽的隔天(6日)傍晚,安息主懷
昔日,賣主的猶大,意圖已敗露,還是沒有認罪悔改,繼續他賣主徇私的詭計...
高三罹患猛爆性肝炎的她,蒙神憐憫奇蹟存活,並在母親的禱告與照顧中感受天父奇妙且不放棄的愛,後來,與先生分別欠下巨額債務,但她的父親非但沒有責備,反而鼓勵她要從失敗中站起來。因著父親的接納,她重新回到教會。在面對債務問題的二十年間,不僅生命被翻轉,家人接連信主,更在經濟一次一次的困境中,經歷神大能的手
現在的失敗,並不等於永遠的失敗。世界上從來沒有一個天生的失敗者,人若能夠努力靠著神的恩典,總會發現自己在神計劃之中的作用。
面對神的託付,約拿選擇逃離,之後神興起環境領他悔改,然而,當神不願意降災給尼尼微城時,約拿卻非常生氣,儘管完成神所交付的命令,卻執著堅持:神一定要施行公義!台北101教會主任牧師黃國倫,以「我發怒以至於死,都合乎理!」為題,從「浪子回頭」中大兒子的比喻,思考約拿向神發怒的過程,指出回歸神要避免的兩種
教會是神在地上的「家」,然而,有些基督徒可能因異象不同、搬家、工作、求學,或和其他會友起衝突等各種原因,離開原本的教會,即便只是一小段時間,但重返教會時,或多或少都會感到尷尬。身為肢體的我們,可以如何幫助、支持回歸教會的弟兄姊妹,感受到教會的歡迎呢?本報專訪三位教會牧者,從牧養經驗分享陪伴的3大方向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