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彼得前書一章2節一般被認為是聖經中對何謂「基督徒」最精簡的定義:「就是照父神的先見被揀選,藉著聖靈得成聖潔,以致順服耶穌基督,又蒙他血所灑的人。」值得注意的是,本節所列的幾個必有的特徵中,唯獨「順服」是外在具體可見的。
在出埃及記2:23-25節中,呈現了為奴的以色列人發出四種反應(嘆息、呼求、哀聲、呼聲)之際,上帝就以四個動詞作回應...
親愛的,我們要將所做之事的成效,交給上帝...
「飢荒」是一種環境,從《創世記》到《啟示錄》多所記載,它的神學探討滿富啟發。有趣地,「飢荒」的生物反應在表觀遺傳學研究發展史上,竟然扮演重要的推力,肯定了表觀遺傳是「祖宗咒詛」源頭的確據。
我們怎麼知道我們的心是否真的敬虔、我們的行動是否真的敬虔?檢驗的方式很簡單,整本新約聖經都在告訴我們這件事情,例如...
今天早上快要醒來之前,感覺上帝在我心裡突然放下一個意念!那就是:不要小看你的每個預備。
靈修筆記或日記,記載了你和神之間的美妙情誼,日後再次檢視,不但可以激勵己心,也能成為祝福的出口,使人因你蒙福。
看睡眠科人越來越多,有睡眠困擾的孩子,也是佔不小的比例...
不是恩賜不顯眼就不那麼重要!我們要了解教會成員,辨別屬靈健康狀況,找出長處和短處...
基督徒嘴巴上都會說他相信神,但只有少部分有在真的跟隨神…為何會有如此落差呢?
有多少牧師真的去開會,叫同工和會眾誠實分享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又有多少牧師召開會議,卻花大部分時間只會抱怨現在的年輕人或是基督徒不肯委身,卻不敢探討「這些會友到底是誰在牧養」?
整本《聖經》都在講罪是如何由始作俑者在歷代中遺傳承遞,以印證「祖宗咒詛」的戒律...
這幾天有兩個朋友問我:「基督教雖然跟心靈課程不太一樣,但教會內是否也會存在許多道德綁架的情況?」
耶穌在面對挑戰時的應對,往往並不直接給予答案,卻叫人自己反省思量。
服事不是做善事、或做很多事,如果你心裡不愛那個人,那不叫做服事。
你正在哪個拉扯當中....?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